NEWS

集团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集团动态 > 集团要闻

中心看法合规季第四期——资产管理篇

发布时间:2025-03-28浏览人数:

第四期——资产管理篇

  资产管理的合规义务贯穿于资产的获取、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期中心看法栏目将深入探讨资产管理合规的方方面面,为集团本部及各级子企业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合规运营提供全面指南。

  一

  资产出租管理合规义务解读

  1出租原则与禁止性规定

  国有企业在资产出租管理中,必须遵循严格的合规原则。根据相关规定,国有企业不得将已列入拆迁、改制、重组、清算和破产计划的资产,以及上级出资人已有明确处置意见的资产进行出租。这一规定旨在确保企业资产的处置符合国家整体战略规划,防止因不当出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干扰企业正常的运营秩序。特殊情况下,若确需临时出租,必须与承租方就相关事项的处理方式作出特别约定,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

  2出租方案制定与审议

  国有企业在资产出租前,需精心制定出租方案,该方案应全面涵盖资产产权状况、出租目的、用途、期限、承租条件、招租底价、底价依据、招租方式、租金收缴方式等关键内容。此方案需经公司董事会或其授权的经营层会议严格审议通过。对于涉及协议出租、综合体出租等重要资产的出租方案,还需进一步提交集团党委会进行研究,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以确保决策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规性。

  3资产评估及公示要求

  资产评估是国有企业资产出租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确保交易的公平性与合理性,维护国有资产的权益。国有企业原则上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拟出租资产的租金进行专业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集团公司备案。在租赁期限超过6年、涉及协议出租或其他特殊情形时,还需将评估结果报国资委备案。此外,集团公司层面的资产出租评估,在上报市国资委核准或备案前,必须完成公示;集团成员企业的资产出租评估,在上报集团公司前,也需完成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这一系列要求旨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与透明。

  4招租底价确定与招租方式

  招租底价的确定应严格以评估结果为依据,确保资产出租价格的合理性与市场竞争力。对于需要进行资产出租评估的项目,评估结果将作为国有企业确定招租底价的重要参考;而对于无需进行资产出租评估的项目,企业则应通过市场调查分析或委托专业中介机构对拟出租资产的租金进行估价,并综合考虑资产特点、市场行情等因素,经集体决策后合理确定招租底价。在招租方式上,国有企业资产出租原则上应采用公开招租的形式,广泛征集潜在承租方,以实现国有资产收益的最大化。具体操作中,企业需在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上公开披露招租信息,信息披露期限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并需同步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规章制度指定的媒介发布招租信息,以确保招租过程的公开、公平与透明。

  5租赁合同签订与内容规范

  租赁合同是明确租赁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其内容的规范性对于保障租赁关系的稳定与国有资产的安全至关重要。国有企业在确定承租方后,所签订的资产租赁合同应全面涵盖资产基本情况、租赁期限、租赁用途、保证金比例、租金及支付方式、装修与搭建要求、标识管理、安全与消防责任、房屋修缮责任、物业管理、提前终止约定、到期撤场安排、强制清退条款、违约责任及免责事由等关键条款。此外,为防止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国有企业不得向承租方无偿或低价提供水、电、气、物业管理等关联服务,所有服务费用应按照相关收费标准和实际消耗数量及时、足额收取,若无法单独核算,则应计入租金或物业费中,并在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同时,国有企业原则上应在租赁合同中明确禁止承租方转租资产,并详细规定特殊情况下允许转租的审批要求,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使用符合企业利益与合规要求。在租赁合同签订前,企业还应进行严格的法律审核,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与合规性,防范法律风险。

  6租赁期间管理与安全责任

  租赁期间的管理是确保资产安全与租赁关系稳定的重要保障。成员企业应建立健全租金清欠工作机制,制定详细的清欠方案与时间表,定期向集团相关部门报告清欠工作进展情况,直至清欠工作全部完成,切实防止因承租方拖欠租金而导致国有资产损失。同时,企业应与承租方签订专门安全消防责任书,明确双方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定期对出租资产的安全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或非法行为,应及时登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并将相关检查、整改情况及时报送集团相关部门,确保国有资产在租赁期间的安全与合规运营。

  7租赁到期处理与续租规定

  租赁到期处理应遵循规范、合理的原则,确保国有资产的持续有效利用。国有企业应在租赁期满前三个月与承租方进行沟通,明确是否续租或期满退场事宜。对于租赁期间表现良好、无违约行为的原承租方,若其同意按照不低于评估价格的标准重新确定续租租金,经企业原决策机构批准,可不组织公开招租,直接与原承租方签订一次租赁合同,但原租期与续租期合计不得超过12年,以避免长期租赁可能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而对于租赁期满不愿搬离且不接受企业续租条件的承租人,企业应在加强沟通、积极劝离的同时,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清退措施,并在租赁合同中明确强制清退条款,确保国有资产的及时收回与再利用。

资产处置管理合规义务解读

  1资产公开转让的标准与程序

  资产公开转让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及成员企业在进行非生产型车辆、净值或评估价值在100万元以上的生产设备、房产、在建工程以及土地使用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资产的对外转让时,必须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产权交易机构通过公开市场进行操作。对于涉及国有企业内部或特定行业的资产转让,若确需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之间采用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由成员企业逐级报集团公司审核批准,集团公司根据内部规定进行决策后,再依据上级国资监管部门的要求履行报批程序,确保资产转让行为的合规性与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

  2资产处置的申报与审批流程

  资产处置的申报与审批是确保资产处置合规性的关键环节。国有企业及成员企业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申报,并提供详细的申报材料,包括申报单位的决策性文件、资产处置理由、具体方案及相关处置损益预测等。对于成员企业权限范围内的资产处置事项,由各单位按照内部审批流程进行审批,需上报的事项则由各单位报集团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而对于需上报市国资委审批或备案的资产处置事项,由集团统一负责上报,并根据市国资委的意见进行回复与处理,确保资产处置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

  3资产出售价格确定与信息公示

  资产出售价格的确定应严格以评估结果为依据,确保交易的公平性与合理性。资产出售事项经决策后,国有企业必须委托具有国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拟出售资产进行专业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资产出售价格的基础。资产交易首次正式信息披露的转让底价,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评估结果,以防止国有资产被低价出售导致流失。同时,集团及成员企业应根据转让底价确定相应的转让信息公告期:对于转让底价高于100万元但低于1000万元的资产转让项目,信息公告期应不少于10个工作日;而对于转让底价高于1000万元的资产转让项目,信息公告期则应不少于20个工作日,确保潜在受让方有足够的时间了解资产信息并参与竞购,提高资产转让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4资产处置的报送与审计监督

  资产处置的报送与审计监督是确保资产处置过程透明、合规的重要保障。集团监督室、审计中心应定期对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相关情况纳入集团内部审计范围,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确保资产处置行为的合法合规与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资产管理合规风险与应对

  1风险描述

  在资产出租与处置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可能面临多种合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一是违规决策风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责任人员在资产出租或处置过程中,若违反规定越权决策、批准相关交易事项,或者玩忽职守、以权谋私,将可能导致国有资产受到侵害,相关责任人员可能面临被有关单位按照人事和干部管理权限给予相关处分的风险。二是低价转让资产风险。违反法律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转让,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相关责任人员可能面临承担赔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的风险。三是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风险。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可能导致资产价值被低估,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相关责任人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四是合同管理风险。合同条款不明确、不规范,可能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五是安全与现场管理风险。在资产出租期间,若未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国有资产带来损失,并可能引发法律责任。

  2风险应对

  针对上述风险,国有企业应构建全面、有效的应对体系,以确保资产管理的合规性。一是加强内部审批。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资产出租和处置的决策,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审议。建立健内部审批流程,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防止越权决策和违规操作。二是严格资产评估。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交易价格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评估程序合法、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果公正、合理,防止国有资产被低价转让或出租。三是规范信息披露。按照要求在指定的平台和媒体上公开披露资产出租和处置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确保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完整,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强化合同管理。确保租赁合同和资产处置合同的内容全面、条款清晰、权利义务对等,并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加强对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等环节的管理,防范合同风险。五是加强监督检查与审计。定期对资产出租和处置的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问责。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明确监督检查的内容、方式和频率,确保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符合合规要求。

结 语

  资产管理合规是国有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关乎国有资产的安全与保值增值,体现了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理念与形象。未来园林集团将继续深化资产管理领域的合规建设,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强化监督问责。通过全方位的合规管理,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国有资产的科学配置与高效利用,确保企业在法治轨道上持续前行。

下期预告

  下期“中心”看法栏目将深入探讨“财税管理”方面的合规义务,剖析财务会计管理和税务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风险及合规要点。

  敬请期待!

首页

TO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