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产学研合作,助力苏州园林走向世界,4月17日,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园林集团”)与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在苏州大学金螳螂商学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苏州大学副校长查佐明,苏州园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世震,苏州园林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包维明,联合实验室主任、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苏州园林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嵇存海,及集团下属苏州园林股份公司、香山古建公司、园林设计院等企业负责人,和苏州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部门代表等20余位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签约仪式由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凤主持。仪式伊始,双方代表分别介绍了联合实验室及苏州园林集团的基本情况,并就协议合作内容及运作机制作详细介绍。
在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苏州大学副校长查佐明共同见证下,苏州园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世震与联合实验室主任、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园林国际化传播及传统技艺传承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式启动,开启园林保护国际合作新篇章。
施嘉泓副市长表示,此次合作是贯彻 “一带一路” 倡议、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实践,期待双方以苏州园林为载体,将 “香山帮” 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与国际传播的 “苏州样本”。
查佐明副校长衷心感谢园林集团对联合实验室建设的大力支持。他指出,这次合作恰逢其时,苏州大学将发挥学科优势,助力实验室与企业的产学研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期待双方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行稳致远,让传统智慧在创新发展中焕发新生。
查佐明副校长衷心感谢园林集团对联合实验室建设的大力支持。他指出,这次合作恰逢其时,苏州大学将发挥学科优势,助力实验室与企业的产学研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期待双方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行稳致远,让传统智慧在创新发展中焕发新生。
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 “共商、共研、共享、共赢” 为原则,整合国家级平台资源与龙头企业实践经验,在国际化传播、技艺传承、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在园林国际化工程方面,将携手建设海外园林项目,开发数字展陈系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与展览,编制《海外园林建设技术导则》,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共同在海外建设“小而美”的工程,推动苏州园林文化“走出去”。在香山帮营造技艺传承方面,共建 “香山帮营造技艺工程技术中心”,扩大企业教授与产业导师队伍,完善工匠培训认证体系及传统工艺数据库,实现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国际化传播。在园林设计工程方面,联合开展低碳材料与节能技术研发,举办设计工作坊,为园林遗产提供保护性设计方案,推动古典园林设计的现代转型与技术输出。在合作机制方面,双方将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联席会议,并设立项目执行办公室及三大板块专项对接小组,确保合作高效落地。
此次签约,不仅为苏州园林文化的全球传播搭建了新平台,更开创了 “政产学研用” 一体化保护文化遗产的新模式,为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科技合作提供了创新范例。
据悉,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倡议精神,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实验室,是国家对外科技合作创新的最高级别平台,也是全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内唯一的国家级联合实验室。以“共建共享、需求导向、能力建设、示范引领”为建设原则,依托苏州大学,联合澳门城市大学和葡萄牙埃武拉大学合作共建的国家级科研创新机构,目前负责2本期刊编辑,下设 6 个科研平台、 3类创新基地以及持续建设的多个海内外产学研用平台,自 2022 年成立以来,在香山帮技艺活态传承、园林国际化传播等领域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