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采购篇
2025 / 06
第七期
在国有企业运营管理中,招标采购无疑是关键的一步。它不仅关乎企业能否以合理的价格获取优质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更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质量保障以及市场竞争力。本期中心看法栏目将深入探讨招标采购的合规管理要点以及合规实施路径,以实现合法合规、高效廉洁的采购目标。
一、招标采购重点合规义务解析
招标前管理
1.采购方式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及《江苏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于达到招标规模标准的项目,必须采用招标方式,不得通过化整为零等手段规避招标。
2.招标文件编制
招标文件的编制必须保证内容真实、完整,符合国家规定要求与项目具体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要求,招标公告应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等内容,招标文件则应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同时,要确保招标文件不存在倾向性或歧视性条款,以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招标过程管理
1.信息发布与时限
企业应通过国家规定的媒介,如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介发布招标公告和资格预审公告等招标文件,并保证不同媒介发布的招标文件内容一致。同时,要严格遵守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时间要求,如招标文件发售期不得少于 5 日等规定,确保潜在投标人有足够的时间获取和响应招标信息。
2.投标人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确保投标人具备履行合同能力的关键环节,企业应按照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设置资格审查的条件和标准,对潜在投标人的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查。未通过资格审查的潜在投标人不得参与投标,以保证投标人的质量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开标与评标
1.评标委员会组建与履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及《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要求,评标委员会应由招标人代表和相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对投标文件进行系统评审和比较,提出评审意见。如发现成员有收受贿赂、与投标人串通等行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2.中标与合同订立
确定中标人后,应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依法公示中标结果。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不得擅自改变中标结果。在合同订立阶段,要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签订书面合同,确保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等主要条款与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一致,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同时,合同的签订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招标后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采购档案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并妥善保存每项采购活动的资料文件,包括招标公告、投标文件、评标报告、合同文本等。这些文件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资源,也是应对可能发生的争议或调查的关键证据,有助于提高招标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其他采购方式
1.竞争性谈判采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及相关制度要求,当出现技术复杂、性质特殊、招标后无合格标或紧急需求等情形时,可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谈判小组由采购人代表和专家共三人以上单数组成,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在谈判过程中,小组可对谈判文件进行修改,并要求所有供应商进行二次报价,但不得改变采购需求的核心内容。
2.单一来源采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及相关制度要求,当采购项目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发生不可预见紧急情况或需保证原有项目一致性时,可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部门需提出申请,报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并提请公司内部评标委员会会办。
3.询价采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及相关制度要求,对于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采购项目,可采用询价方式。询价小组由采购人代表和专家共三人以上单数组成,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供应商需一次性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采购人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
供应商管理
企业应当对供应商开展必要的准入管理,要求供应商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对供应商的资格进行审查,在确认供应商时,应当按照内部流程进行确定。这是确保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的基础环节,只有严格把关供应商的准入,才能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舞弊或欺诈风险。
二、招标采购合规管理实施路径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1.制定细化制度
企业应当在现有合规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招标采购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环节的操作流程、责任主体和监督机制,使招标采购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动态修订更新
密切关注国家招标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以及行业最佳实践的发展动态,及时修订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招标采购制度,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优化,结合企业实际业务需求和管理经验,不断改进招标采购流程,提高制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加强风险防控与监督
1.风险识别与预警
建立常态化的招标采购风险识别机制,全面梳理招标采购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点,如招标文件设置不合理、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
2.强化内部监督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的作用,如纪检、审计、内控等部门,加强对招标采购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形成多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督合力。定期开展招标采购专项检查和审计,对发现的违规行为严肃问责,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招标采购活动的合法合规进行。
开展培训与教育
1.全员培训计划
制定系统的招标采购合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例如,对招标采购业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招标采购法律法规、掌握招标文件编制技巧、评标标准等专业知识。
2.案例分享与学习
收集整理招标采购领域的典型案例,通过组织案例分析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剖析案例中的违规行为、风险点及教训启示,引导员工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员工对违规风险的敏锐度和防范能力。
三、结 语
招标采购合规管理是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聚焦招标采购环节的重点义务,明确各环节的合规要求和操作规范,结合完善的制度体系建设、风险防控与监督机制以及全员培训与教育举措,国有企业能够建立起一套系统、有效的招标采购合规管理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应持续优化和完善招标采购合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合规管理水平,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法规要求,实现长远战略目标。
四、下期预告
下期“中心”看法“合规季”栏目,将深入探讨“劳动用工”方面的合规义务,剖析相关注意事项及要求。
敬请期待!